7月26日,由冠军基金发起主办的第二届“特殊儿童运动参与”研讨会在北京二七冰雪基地举行。本次研讨会以“融合·赋能·共创”为主题,聚焦特殊儿童体育服务“机构开放”与“专业可持续”两大核心议题,分享交流特殊儿童体育教育的实践创新,促进社会协同,倡议构建体育友好生态。
冠军基金于2024年启动“特殊儿童运动指导师培养计划”,截至今年6月,该计划已在首期培训班中培训52名相关人员,举办全国首个“特殊儿童运动参与”主题论坛,并带领19位运动员志愿者组织了三场进特校公益实践活动,共服务2000余名特校孩子,并为12所学校捐赠了价值50余万元的体育装备。
此次研讨会是冠军基金第二期特殊儿童运动指导师培训班的重要配套活动。该培训于7月25日至30日开展,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特教学校老师、教练、特教机构从业者、家长等55名学员参与学习。培训内容涵盖适应性体育基础理论与政策协同、专业评估与干预技术、特殊儿童体育教学设计与场景应用、职业发展赋能等课程模块,旨在助力运动员和特教从业者拓展职业发展通道,成为体育特教领域的中坚力量。
中国冬奥会首金得主、冠军基金发起人杨扬在研讨会开幕致辞中表示:“体育不仅是运动,更是特殊儿童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本届研讨会希望从实践创新与生态建设两个层面来探索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作为此次会议的重要议程,研讨会现场发布了《“运动无碍,融合有爱”——特殊儿童体育友好倡议书》。该倡议书由冠军基金联合全国30个运动员创业体育俱乐部,以及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深圳市知恩公益基金会、英飞铃兰融合教育学院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呼吁体育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以接纳、平等、尊重为核心,携手打造特殊儿童体育友好环境和服务。
研讨会主题分享环节,汇聚了国内外适应性体育领域的前沿经验与实践成果。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组织发展部总监李娟分享了全球适应性体育的前沿经验,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吴燕丹从专业赋能角度解析了国内特殊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路径。特奥运动员贾思蕊则以“不被定义的人生”为题,讲述体育如何改变其成长轨迹,展现了特殊儿童通过体育实现自我突破的经历。
实践案例分享环节同样亮点纷呈:融爱融乐运营总监王雪洪展示了心智障碍青少年融合体育的公益模式,AMALAB格斗实验室创始人田晶分享了巴西柔术在特教融合中的创新应用,冠军基金“星动计划”联合发起人刘力豪分享了近一年来项目的实践成果和进展,并邀请本期培训学员共同参与下半年的公益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
在研讨会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各路嘉宾围绕特殊儿童体育教育领域的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第一个议题“如何让体育机构敞开大门”由冠军基金秘书长孙小峰主持,世界冠军、特校教师、家长代表及政府部门代表围坐一处,共同商议激励机制与包容性设计,为体育机构接纳特殊儿童提供思路与方案。第二个议题“专业服务如何可持续”由英飞孤独症学苑创始人崔林娜主持,聚焦人才留存、资源联动与政策支持,特邀特教学校副校长、公益机构创始人及学者展开深度研讨,为特殊儿童体育专业服务的长效发展凝聚共识。
此次第二届“特殊儿童运动参与”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响应了国际特奥日精神,更通过多方协作与深入探讨,为中国特殊儿童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冠军基金将持续推动特殊儿童体育友好环境建设,让更多特殊儿童平等享受运动的乐趣,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融合。
记者:王笑笑
九融配资-股票配资平台网址-炒股炒股配资网-配资股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